交流艺术 品位生活
艺品华夏 > 评论 > 综合评论 > 正文
艾未未:历史就像是这个展览的发生

6月6日艾未未同名个展“AI WEIWEI”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与常青画廊开幕,这是他首次在中国举办全新创作的大型个展,崔灿灿担任策展人。

此次创作,艾未未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“汪家祠”拆分成1500个构件运往北京,经过吊装、组合,穿越过两家画廊之间的墙壁。“汪家祠”经历了所有者、地点和事件的辗转变化,增加着种种遭遇和奇缘,正如艾未未针对这次展览所说:“我对器物没有兴趣,对任何形式都没有真正的兴趣,甚至可以说,我对‘美感’没有兴趣;我只对人的行为方式感兴趣。通过做作品,设计我或他人的行为方式,这个行为方式包括思考、组建、阅读、理解,这是兴趣所在。”



艾未未1997年开始对中国古建筑产生兴趣,其实是对建筑表征的结构、伦理体系、生产智慧的方式感兴趣,正如他在文章《尊重自己》中写的一样:“这个伦理系统,使人们能够赋予所有的尺度、形态以及意义,使每件东西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意义和身份,跟拥有者的品行有直接的关系,同时具有一套很强的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,它始终认为自然之道具有一种神秘性。”

“汪家祠”建于明代,原位于江西婺源晓起村,是汪氏为供奉、祭祀本族始祖汪华而修建的祠堂。除祭祖以外,这里也是汪氏后人举办庆典仪式、商议公共事务、惩戒违反族规行为的场所。它像是整个汪氏家族的枢纽机构,把族人扭结成严密的家族组织,来维系着宗族的稳定和秩序。这一中国传统构架制建筑,以木料为主要构材,立柱和梁枋通过榫卯相连。五开间四进深,厅堂高大,用料上乘。在建成后的数百年间,族人不断对“汪家祠”进行修缮、改造,昭示家族的财富和身份。祠堂的建筑形制、规模背后,是“尊卑、男女、长幼”的传统伦理秩序。



随着辛亥革命后帝制的结束,“汪家祠”的兴旺也不复存在。后经历土改运动和破四旧运动,这座四进院祠堂的三进被强行拆除,仅存中堂。同时从世代相传的汪家私产变为公有,虽为村民共用,但无人负责修缮,最终彻底衰败。

直到2000年后新的市场体制的建立,已经坍塌的“汪家祠”中堂在古建市场中变为一件商品。2013年晓起村村委会对其进行公开拍卖,浙江东阳商人朱财昌以45万元将它买下,“汪家祠”自此离开晓起村,在浙江东阳被修补重建。两年后,艾未未购得“汪家祠”成为它的新主人。



2014年,艾未未去浙江金华,在东阳朱财昌的场区看到了“汪家祠”,遂买下它并运回北京创作新的展览。拥有400年历史的“汪家祠”连接起汪氏宗族和社会革命、土改、破四旧、村委会与朱财昌,以及798和两家画廊、艾未未的流变关系,正如策展人崔灿灿所说:“历史就像是这个展览的发生,它是由在实施中的无法被呈现的难题和缺失、不断的堆积而成。”“汪家祠”作为古建中的个体,逃脱了被世人遗忘的命运。艾未未对这一跨越了400年的场域作出回应,他重新解释已经变得古老的东西。

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6日。


布展现场
 
 
 
 
 
印有“发课文化”的鸡缸杯
 
 
 
白蚁屎
 
 
 
 
汪家祠历史照片
 
从汪家祠当地运来的茶食与米酒
 
汪家祠历史照片
 
汪家祠历史照片
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
热点新闻/ hot news

人气艺术家/ hot artist

最新展览/ newest exhibition
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
时间:11/22 - 03/31
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