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照堂:艺术是没有裁判的比赛
本文来源于:艺术中国
作者:艺术小白
发表于:2015/01/02 14:37
古代似乎没有专门“书法家”这一称呼,士人都要写得一手好字好书法。那时没有电脑、手机,艺术家写得一手好字,十分有必要。对于书法,北方艺术家要比南方重视。跟国画家聊书法,我常常会听到“我是画家,不是书法家”这样的论调。这种观念,普遍存在于艺术圈中,究其原因,我认为与国学、书法的根子不深有关。
书法家的作品往往受到其在社会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影响。如何理解?林风眠的作品形式感强,但由于他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,受其地位影响,其作品也备受欢迎。康有为提倡碑学,书法很大气,但笔法动作太大,过于强调外在力形式。他是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,其社会名声实际上推高了其书法名声。
说到国画家与画家,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国画家以诗、书、画、印为基础,而画家基础往往在于素描与色彩。100多年前,一些有识之士对本土文化不自信,诗书画印虽不能说是腐朽文化,但却与落后文化等同,随着社会变革,文化上也来了一场革新。于是有识之士把西方的素描、色彩漂洋过海照搬过来,一味推崇西方艺术。就连对中国文化十分尊崇的康有为、陈独秀,也持这样的观点,认为要用西方“科学”写实来改造中国画才有出路。然而,如果他们今天还活着,这些真正的有识之士,一定会改变这种观点。为何这么说?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,中国新潮的美术理论家,均认为西方艺术最先进。如今30多年过去了,同样这些人,纷纷站在国学一边,认为国学才是最重要的,国学成了最新的美术理论。这个例子说明,康有为、陈独秀等知识分子,假若今天还在世,也许会重新审视他们的观点。
100多年来,中西艺术融合,以古典与现代西方素描、色彩为界点,出现两种不同的前行方向。一方以徐悲鸿、蒋兆和、吴作人为代表,以西方古典素描和色彩为基础;另一方以西方现代色彩、造型为基础,尤以林风眠、吴冠中、刘海粟为突出。两方之间互相争论。还有一方以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为代表,坚守中国传统绘画方式,深拓开掘中国传统,这些国画家均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诗、书、画、印。有趣的是,张大千慕名拜访毕加索,发现毕加索临摹的正是齐白石的画。毕加索说,世界上,中国与非洲有艺术,唯独欧洲“没有艺术”。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颇,但间接说明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所在。艺术其实是一种没有裁判的比赛,三种中国画的前行方式互相比较,中西融合的两方自认为一直走在潮流前面,觉得传统画一直囿于传统的圈子里,腐朽没落。虽不至于被淹没,但也不会很突出。然而,100多年后,造诣最高的仍属开掘传统那一派。
中国画不特别强调“形式感”,黄宾虹认为,中国画具有“内美”,与石涛的“道”不谋而合,均强调中国画的精神、哲学层面。然而,像全国性美展及其它艺术比赛,看到的更多还是形式美感。作为评委,外在的形式美比“内美”更容易评审,所以写意画很难突破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艺术比赛本来便是一种外在形式,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评出的作品多是形式见长的作品,比如“形式美”装饰风浓的工笔画,等等。
书法家的作品往往受到其在社会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影响。如何理解?林风眠的作品形式感强,但由于他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,受其地位影响,其作品也备受欢迎。康有为提倡碑学,书法很大气,但笔法动作太大,过于强调外在力形式。他是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,其社会名声实际上推高了其书法名声。
说到国画家与画家,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国画家以诗、书、画、印为基础,而画家基础往往在于素描与色彩。100多年前,一些有识之士对本土文化不自信,诗书画印虽不能说是腐朽文化,但却与落后文化等同,随着社会变革,文化上也来了一场革新。于是有识之士把西方的素描、色彩漂洋过海照搬过来,一味推崇西方艺术。就连对中国文化十分尊崇的康有为、陈独秀,也持这样的观点,认为要用西方“科学”写实来改造中国画才有出路。然而,如果他们今天还活着,这些真正的有识之士,一定会改变这种观点。为何这么说?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,中国新潮的美术理论家,均认为西方艺术最先进。如今30多年过去了,同样这些人,纷纷站在国学一边,认为国学才是最重要的,国学成了最新的美术理论。这个例子说明,康有为、陈独秀等知识分子,假若今天还在世,也许会重新审视他们的观点。
100多年来,中西艺术融合,以古典与现代西方素描、色彩为界点,出现两种不同的前行方向。一方以徐悲鸿、蒋兆和、吴作人为代表,以西方古典素描和色彩为基础;另一方以西方现代色彩、造型为基础,尤以林风眠、吴冠中、刘海粟为突出。两方之间互相争论。还有一方以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为代表,坚守中国传统绘画方式,深拓开掘中国传统,这些国画家均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诗、书、画、印。有趣的是,张大千慕名拜访毕加索,发现毕加索临摹的正是齐白石的画。毕加索说,世界上,中国与非洲有艺术,唯独欧洲“没有艺术”。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颇,但间接说明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所在。艺术其实是一种没有裁判的比赛,三种中国画的前行方式互相比较,中西融合的两方自认为一直走在潮流前面,觉得传统画一直囿于传统的圈子里,腐朽没落。虽不至于被淹没,但也不会很突出。然而,100多年后,造诣最高的仍属开掘传统那一派。
中国画不特别强调“形式感”,黄宾虹认为,中国画具有“内美”,与石涛的“道”不谋而合,均强调中国画的精神、哲学层面。然而,像全国性美展及其它艺术比赛,看到的更多还是形式美感。作为评委,外在的形式美比“内美”更容易评审,所以写意画很难突破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艺术比赛本来便是一种外在形式,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评出的作品多是形式见长的作品,比如“形式美”装饰风浓的工笔画,等等。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- 外销瓷不仅风格异域,连运输方式 2015/08/21 16:07
- 文案是成年人的把戏 2015/08/20 11:45
- 品茶闻香藏画,明朝人做起来更显 2015/08/18 16:36
- 疯狂的石头为何引来大批走私客? 2015/08/17 18:23
- 这么奇葩的砚台,难怪古代文人爱 2015/08/12 11:14
-
为了招揽文艺青年,Prada办了文学奖
- 2015/08/20 11:20
-
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
- 2015/08/17 16:04
-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
- 2015/07/22 16:53
-
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
- 2015/07/16 17:32
-
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呈现
- 2015/07/16 16:23
-
-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时间:11/22 - 03/31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