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仑:当代文人画土壤已荡然无存?
本文来源于:艺术中国
作者:艺术小白
发表于:2015/01/02 14:43
“天不怕,地不怕,就怕有些文人要画画”,此句出自微信圈疯转的一则帖子,不少人看了会意发笑。
而在当下的中国艺坛,尤其是书画领域,虽然繁花似锦,实则盛名之下。尽管流派纷呈,大师的帽子犹如恼人的小招贴广告般横飞,但诗书画皆精者却寥寥无几。
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和载体,长存于书画发展史中历久弥新。而近年来,随着所谓“国学热”“传统热”,新文人画也没能逃脱资本逐利的目标,被各种典雅而又略显生僻的词汇打扮得花枝招展,成为各大拍卖市场上一道“风景”。
传统文化画,一般意义上是指古时文人、士大夫的艺术作品,区别于皇家画院富丽写实风格,文人画更加追求的是精神的遗世独立与高傲清洁,不求形似,恰如倪瓒所言:“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,岂复较其似与非、叶之繁与疏、枝之斜与直哉!”(题画墨竹)
当今社会,文人画生存、发展的土壤实则荡然无存。文人在古代仅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同,文人作画也只是修养心性的一种手段,在画家已经高度职业化的今天,文人形而下的架构都已经不复存在,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,屏去经济炒作的因素,当代文人画约等于伪文人画。
究其原因,古代的文人、士大夫大都诗书画俱精,具备独立思考能力,是名副其实的精英阶层,他们借用梅兰竹菊、山水等自然景物,抒发自身性灵的一面,或怀才不遇,或壮志难酬,或家国之恨等愤懑之情。他们重视文学、书法修养,绘画的基本功也一点都不差。他们强调神韵,但至少是在“形似”的基础上。
而当代大部分所谓的文人作画,不但缺乏基础的造型功力,精神上亦只是追名逐利,毫无高洁可言。更有甚者,不但诗书不同,对传统文化更是一知半解,竟然率尔执笔,或抹一二杆歪竹、病梅、怪石,以“从容、气韵、壁立、宁静、拙朴、敦厚、淡泊”等杂糅其间,涂抹几笔堪能写出千字论文,实则笔下千言,胸中实无点墨,以致一位专业画家用“色胆包天”来讽刺另外一位半路出家的文人画画家,“他没有任何造型能力,作品只是各种颜色的堆积”。如此之人,作文人之画,岂不令人大发一噱?
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知行合一、格物致知,除了独立之人格,自由之思想,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邃的功底与文化上的认知,换言之,不读书,从根本上就无法掌握文人画深刻的内涵。
说新文人画之所以是伪文人画,也并不完全在于画者究竟有没有文化,毕竟当下的信息化社会对比古代,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,多维度,多元化与包容是当地艺术的标签。
之所以称之为伪,更深层次在于艺术家是否有艺术担当与社会责任感,能否独立于芸芸众生之上,作为先知先觉的守护者和眺望者,有引领审美风潮的勇气,独立思考的能力,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,才能称之为文人画。而这样的大师,不知当今世上是否得以一见?
而在当下的中国艺坛,尤其是书画领域,虽然繁花似锦,实则盛名之下。尽管流派纷呈,大师的帽子犹如恼人的小招贴广告般横飞,但诗书画皆精者却寥寥无几。
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和载体,长存于书画发展史中历久弥新。而近年来,随着所谓“国学热”“传统热”,新文人画也没能逃脱资本逐利的目标,被各种典雅而又略显生僻的词汇打扮得花枝招展,成为各大拍卖市场上一道“风景”。
传统文化画,一般意义上是指古时文人、士大夫的艺术作品,区别于皇家画院富丽写实风格,文人画更加追求的是精神的遗世独立与高傲清洁,不求形似,恰如倪瓒所言:“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,岂复较其似与非、叶之繁与疏、枝之斜与直哉!”(题画墨竹)
当今社会,文人画生存、发展的土壤实则荡然无存。文人在古代仅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同,文人作画也只是修养心性的一种手段,在画家已经高度职业化的今天,文人形而下的架构都已经不复存在,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,屏去经济炒作的因素,当代文人画约等于伪文人画。
究其原因,古代的文人、士大夫大都诗书画俱精,具备独立思考能力,是名副其实的精英阶层,他们借用梅兰竹菊、山水等自然景物,抒发自身性灵的一面,或怀才不遇,或壮志难酬,或家国之恨等愤懑之情。他们重视文学、书法修养,绘画的基本功也一点都不差。他们强调神韵,但至少是在“形似”的基础上。
而当代大部分所谓的文人作画,不但缺乏基础的造型功力,精神上亦只是追名逐利,毫无高洁可言。更有甚者,不但诗书不同,对传统文化更是一知半解,竟然率尔执笔,或抹一二杆歪竹、病梅、怪石,以“从容、气韵、壁立、宁静、拙朴、敦厚、淡泊”等杂糅其间,涂抹几笔堪能写出千字论文,实则笔下千言,胸中实无点墨,以致一位专业画家用“色胆包天”来讽刺另外一位半路出家的文人画画家,“他没有任何造型能力,作品只是各种颜色的堆积”。如此之人,作文人之画,岂不令人大发一噱?
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知行合一、格物致知,除了独立之人格,自由之思想,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邃的功底与文化上的认知,换言之,不读书,从根本上就无法掌握文人画深刻的内涵。
说新文人画之所以是伪文人画,也并不完全在于画者究竟有没有文化,毕竟当下的信息化社会对比古代,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,多维度,多元化与包容是当地艺术的标签。
之所以称之为伪,更深层次在于艺术家是否有艺术担当与社会责任感,能否独立于芸芸众生之上,作为先知先觉的守护者和眺望者,有引领审美风潮的勇气,独立思考的能力,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,才能称之为文人画。而这样的大师,不知当今世上是否得以一见?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- 外销瓷不仅风格异域,连运输方式 2015/08/21 16:07
- 文案是成年人的把戏 2015/08/20 11:45
- 品茶闻香藏画,明朝人做起来更显 2015/08/18 16:36
- 疯狂的石头为何引来大批走私客? 2015/08/17 18:23
- 这么奇葩的砚台,难怪古代文人爱 2015/08/12 11:14
-
为了招揽文艺青年,Prada办了文学奖
- 2015/08/20 11:20
-
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
- 2015/08/17 16:04
-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
- 2015/07/22 16:53
-
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
- 2015/07/16 17:32
-
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呈现
- 2015/07/16 16:23
-
-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时间:11/22 - 03/31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