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美术馆即将呈现李津三十年作品
本文来源于:艺术中国
作者:艺术小白
发表于:2015/06/04 10:42

“无名者的生活——李津三十年”新闻发布会嘉宾合影
2015年6月2日,“无名者的生活——李津三十年”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行。由龙美术馆主办、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和玉兰堂协办的大型展览“无名者的生活——李津三十年”将于2015年9月10日在龙美术馆(浦东馆)开幕,展览由汪民安策划,将持续至2015年10月10日。
李津1958年出生于天津,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。在学期间,他开始关注新美术思潮,于80、90年代多次赴藏创作“西藏组画”,并参与“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”和“’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”等展览,是“'85新潮美术运动”中重要艺术家之一。从上世纪90年代起,李津开始 “胡同市井”、“练功”、“动物”以及“饮食男女”等系列创作。作品主题越来越日常生活化的同时,他找到了水墨传统在当代的切入点。
本次展览从“'85 新潮美术运动”为起始回溯李津三十年内的创作历程,将呈现100余件作品,也将展出文献资料作为辅助,以呈现这位“'85 新潮美术运动”中的重要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所开启的新方向。

“无名者的生活——李津三十年”新闻发布会现场

李津 《民以食为天组画之二》 2008 纸本设色 235×26cm

李津 《妙手回春》 2002 纸本设色 40.5×43cm
李津30年的绘画探索的重要意义在于,他将水墨画同当代的世俗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,使得绘画和生活这两者都获得鲜活的状态。他因此同时肯定了水墨的当代性和生活的世俗性。考虑到水墨画曾经的“穷途末路”状态,也考虑到食色生活曾经背负的恶名,李津在这方面的成功探索显得尤其可贵。
策展人汪民安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李津作品的四个悖论。第一,李津作品中人物都在满足的吃喝,其实是每个人都有悲剧的意识、死亡的意识,因为人生苦短,所以及时行乐。第二,李津绘画场景和绘画对象都极其世俗,但大俗即大雅。当世俗到极致的时候其实是一种雅致的呈现。第三,李津的作品构图都非常饱满,很少留白,人物和食物都非常的丰厚。在这种饱满的背后其实是以前的生活物质极其匮乏的一种体现。第四,李津画面中的人物很多都是在吃东西、吃肉,李津将人和食物并置在一起,在李津的画面中动物和人是没有差异的。
李津的作品是表层的喜剧,然而在深层却埋伏着挥之不去的伤感:正是必死的悲剧意识促发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强烈迷恋。

李津 《等到风景都看透》 2014 纸本设色 43×38cm

李津 《圣帕特里克节》 2012 纸本设色 43×38cm

李津 《无题》 1993 纸本水墨 137×69cm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- 来自“未来”的水墨圆圈 2015/07/20 14:50
- 郭线庐:我在西安美院进行一场冷 2015/07/03 12:06
- “逸笔遗珍——启功艺术回顾展” 2015/07/01 16:36
- 殷小烽作品展在京开幕 雕塑绘画 2015/07/01 15:34
- 李小可个展亮相侨福芳草地聚艺堂 2015/06/30 11:52
-
为了招揽文艺青年,Prada办了文学奖
- 2015/08/20 11:20
-
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
- 2015/08/17 16:04
-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
- 2015/07/22 16:53
-
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
- 2015/07/16 17:32
-
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呈现
- 2015/07/16 16:23
-
-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时间:11/22 - 03/31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