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90年代的上海瞧一瞧
本文来源于:第一财经周刊
作者:艺术小白
发表于:2015/06/26 15:47


正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“陈箴:不用去纽约巴黎,生活同样国际化”展览上,艺术家陈箴的《日咒》、《早产》等作品,从昔日常见的日常用品着手,解读传统生活中蕴含的独特观念与经验,同时也揭示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,成为牺牲品的传统生活方式将面临怎样的窘态与灾难。
陈箴195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医学世家,1986年前往巴黎求学,继而留在巴黎任教。2000年,这位已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因病去世。陈箴的作品涉猎广泛,涉及国际政治、社会问题、文化冲突、医学与生命问题等。
陈箴在巴黎生活10年,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后多次往返上海,其时上海进入前所未见的急速发展期,一个崭新的国际大都会和消费主义的极乐世界正在塑造的过程之中。这期间,陈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剧变,展示了激烈而矛盾的变化。因此,他的返乡之作并非只是散发着淡淡的思念与哀愁,而是承载起质问和诊断时代的分量。
作品《社会调查——上海1》从城市的天际线切入日常生活,艺术家用一组历史性的建筑图片,展示了上海建筑的发展史,也描绘出一个新自我殖民化的典型个案。而在《社会调查——上海2》中,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、建筑、意识形态的视觉呈现,比如广告、招贴画等,都成了拍摄的焦点。陈箴拍摄了“即将消失”的菜市场街景,采用平房、楼房、摩天大楼的重叠手法展示城市发展中的状态。社会调查系列计划,将焦点指向城市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拥有无可置疑的延续性。
即日起至10 月 7 日举办的这场展览,由策展人侯瀚如策划,陈箴的夫人和长期生活工作伴侣徐敏担任艺术顾问。展览呈现了多个大型装置作品,以及艺术家手稿和笔记。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,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一件全新制作的装置《无题》,由RAM与艺术家的遗产管理人合作,根据已出版的陈箴手稿(Chen Zhen. 1991-2000 Unrealized, Ed. Kunsthalle Wien, Vienna, 2007)完成。
斯人已逝,但陈箴的许多作品手稿仍在进行中,而他的一个终身计划是“成为一名医生”。他从医学和病患的角度对人性、文化与社会的思考与诊断,也在展览以及一系列后续活动中得以呈现。



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- 来自“未来”的水墨圆圈 2015/07/20 14:50
- 郭线庐:我在西安美院进行一场冷 2015/07/03 12:06
- “逸笔遗珍——启功艺术回顾展” 2015/07/01 16:36
- 殷小烽作品展在京开幕 雕塑绘画 2015/07/01 15:34
- 李小可个展亮相侨福芳草地聚艺堂 2015/06/30 11:52
-
为了招揽文艺青年,Prada办了文学奖
- 2015/08/20 11:20
-
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
- 2015/08/17 16:04
-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
- 2015/07/22 16:53
-
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
- 2015/07/16 17:32
-
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呈现
- 2015/07/16 16:23
-
-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时间:11/22 - 03/31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