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当蒙娜丽莎遇到中国人》 中国人会想些什么?
本文来源于:艺术中国
作者:艺术小白
发表于:2015/01/11 17:08

法国艺术哲学家,艺术8创始人佳玥(左)与武汉大学法语系教授吴泓缈(右)
去法国卢浮宫看《蒙娜丽莎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,尽管人头攒动,只能远距离一瞥,但只要看到也便觉得不虚此行了,然而如果有机会近距离真正面对蒙娜丽莎时,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?
1月8日下午,在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,法国艺术哲学家,艺术8创始人佳玥与武汉大学法语系教授吴泓缈携新书《当蒙娜丽莎遇到中国人》与媒体见面。这本书以佳玥与吴泓缈对话的形式,以二十多幅西方绘画为载体,从中法文化两种视角出发,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在看待西方艺术时可能产生的种种疑问,而法国学者在面对这些疑问、不解时又是如何解答、探讨并由此碰撞和生发出更多思想维度的。“我是艺术的门外汉,我不怕提幼稚和小儿科的问题,但恰恰是这些问题能够引发真实,凸显出各自文化的种种盲点与偏执。”“这是一场真实的对话,没有任何目的”,其中不掺杂任何文化优越感的心态,“吴老师提的很多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,有的问题在我们西方人看来不会觉得奇怪,比如画面上‘玛利亚同时是母亲和处女这可能吗’,我们从未想到过,这是个非常重要和有意思的问题。”
本书作者佳玥2004年迁居北京,同年她出版的中文译著《看是一种艺术》以西方艺术学者的专业眼光邀请和引导读者观赏十幅西方油画杰作,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解读和引导。十年之后,在《当蒙娜丽莎遇到中国人》的字里行间,中国人的疑问和声音占据了大量篇幅。
博物馆里怎么这么多十字架?同时是母亲、妻子和处女这可能吗?圣母为何来豪门?受难的耶稣,微笑的菩萨;“淫妇”是一粒老鼠屎吗?追逐太阳,伊卡洛斯和夸父;西方式忧郁与中国式达观;西洋镜和中国锅;毕加索有可能是中国人吗……如果你对西方绘画也有这些疑问或由此产生了更多疑问,这本书可能会给你些许答案。(台馨遥)
相关内容/ RELATED CONTENT
- 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 2015/08/17 16:04
-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 2015/07/22 16:53
- 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 2015/07/16 17:32
- 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 2015/07/16 16:23
- 央美教师写生展拉开纪念抗战胜利 2015/07/08 11:12
-
为了招揽文艺青年,Prada办了文学奖
- 2015/08/20 11:20
-
用临摹的赝品调包了价值亿元画作
- 2015/08/17 16:04
-
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开幕
- 2015/07/22 16:53
-
M+希克收藏巡展曼城
- 2015/07/16 17:32
-
中国艺术家户外雕塑展将首次英国呈现
- 2015/07/16 16:23
-
-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
时间:11/22 - 03/31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主题馆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...
合作媒体/ cooperation media
新闻投稿/ news contribution
电话: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
邮箱:yphx_org@sina.com